员工通道
网上办公
健康论坛
联系我们
首页医院概况科室简介 专家介绍 就医导诊 特色诊疗 护理天地 党建园地 健康指引文化生活 社康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生活
浅谈医生的素质

 浅谈医生的素质

王文涛

    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它是人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人群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的精神与特征,关系着民族的兴衰与荣辱。由于职业的要求,医生的素质除人们所共应具备的素质以外,更强调以下三方面,即坚实的基本功、良好的医德与科学的思维。医生的素质是医院文化的重要内涵与实质,同样关系到医院的兴衰与荣辱。万丈高楼平地起,参天大树靠根基,没有良好的素质,不可能成就一名优秀的医生。

一、坚实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医生的业务素质,临床各科的专科知识都是在基本功上充实与发展而来。基本功即通常所指的"三基",它包括:1、基本理论:如西医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等,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经络学说等。2、基本知识:如医院的常规制度、各项操作规程、正确询问病史、病历及各项医疗文件的书写、西医的望触叩听与中医的望闻问切等基本检查的步骤与方法、常规检验与常用功能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药物作用适应症及禁忌症。3、基本技能: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及各项诊疗技术的操作、各种常用检查器械的操作技术、中医的针炙、按摩等操作手法。

    以上基本功是医学生入学后首先要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年轻医生进入临床后首先要下功夫苦练的实践本领。只有把这些基本功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为了掌握叩诊,医者反复在不同的实体上叩击,有的把左手中指的中指节叩得肿胀疼痛也不停止练习。当他叩诊熟练时,就象钢琴家那样,能巧妙地运用右手腕与右手中指各指节的弹性,轻重恰当地叩击左手中指的中指节,即使旁人察觉不出任何叩击声音,医者却可清楚地体会到指下清、浊、实、鼓等不同的声音,从而判断指下是正常还是异常的病变。人们把30岁左右看成外科医生的黄金时代,年轻的外科医生常在萝卜、猪肉上练刀法,在布袋上练缝合,茶余饭后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就练打结,常常练到夜深人静。中药药性、方剂汤头、经络穴位是中医一定要掌握的,年轻中医只有把这些背得滚瓜烂熟才能进入临床。熟练,只有练才能熟,不练就不可能熟。我刚进入临床,在基层县医院工作,当年流脑流行,住院的患儿高热,又有上呼吸道症状,脑征并不明显,我常误诊为"上感",我的上级医生--内儿科主任查房时并不苟同我的诊断,当场亲自给几个患儿做腰穿,化验结果全是流脑!我再也不敢掉以轻心,疑似患者都不例外地做腰穿,确实确诊了不少流脑患儿,自此以后,我做小儿腰穿就象肌肉注射那样容易了。在县医院,我连续多年参加征兵体检,担任内科分检或总主检工作,每日触诊肝脾百余例,这使我练就了较为准确地判断肝脾肿大的能力,并用于临床受益非浅。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临床的诊断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确,这大大提高了临床的诊断水平。昔日临床医生有时难以区分的出血性拟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如今CT能准确地判断;单靠病史和体检难以确定的隐性冠心病现今做心电图或心脏彩超能作出判断;用普通B超发现看不见、摸不着的肝、肾囊肿、内脏结石也是极为普通的事了。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手段于临床,以提高医学诊疗水平。但是,在先进诊疗手段应用越来越多的今天,另一种危险倾向却在滋生和蔓延,这就是部分医生,特别是年轻的医生,忽视基本功的训练,盲目追求高尖诊疗手段。他们认为苦练基本功己经过时了,病人一来,简单问几句,就大叠的检查化验单抛出。他们认为,详细地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望触叩听检查是白费精力,耽误时间。他们不愿意、不认真书写病历,把书写病历及病程记录的任务都推给了实习生,但又不认真带教。他们听肺部罗音、听心脏杂音、触诊肝脾常出差错,甚至连心脏瓣膜听诊区的位置、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概念、最常用的中医方剂汤头等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都忘记了。中医历来重视脉诊,因为它是祖国医学中极为宝贵的精华,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方法。凭着医生的三个手指在病人的寸口脉上诊察,竟能明察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虽然不应把它过于神秘化,但它确实高深难测,临床医生终身不懈地探索,也未必能达到脉诊的高水平。对年轻的中医生,脉诊自然是要下苦功夫练习的基本功,在高等中医院校的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病脉就有28种之多。中医要求诊脉时医者要平息(即均匀而自然地呼吸),思维集中、全神贯注体会脉象。每次诊脉的时间不少于五十动(即病人每侧脉搏跳动五十次),只有这样才能明察脉象。然而,有的年轻中医生诊脉时谈笑风生,全不在意;边诊脉边做其他事;随便按两下,草草收场;有的根本不察脉观舌,只相信仪器和化验结果,全盘西化,如此等等,怎么能当好一个中医生呢?

    在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完整而系统的病史搜集和体格检查仍然是临床诊断的基础。事实上,大多数常见病是可以从详细的病史与体格检查而作出相当正确的临床诊断。临床上不少误诊和漏诊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缺乏器械和实验室检查,而是没有认真的体格检查,例如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引起的急腹症,粗心的医生反复在胸、腹、腰、背等处进行检查,唯独忽略了腹股沟部,得出错误结论,以后,通过全身的系统检查,在腹股沟部发现嵌顿性疝的包块,才得出正确诊断,如此延误诊断,加剧病情,使治疗增加难度。因此,临床诊断应首先立足于认真询问病史与详细的体格检查,切忌滥用或片面依赖特殊检查,而放松临床思维过程的其他环节。

    对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无原则的滥用不但浪费人力、物力,对诊断帮助不大,还可能使病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损失。实验室与器械检查的结果必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单纯片面根据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容易误诊,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设备自身或试剂的原因,有时出现与临床不符的错误结果,任何精密的实验都不能完全避免假阳性与假阴性;另一方面,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实验结果可以不同,一、二次实验室的阴性结果往往不足以排除疾病的存在。例如,慢性肾炎的蛋白尿、糖尿病的血糖升高、疟疾的疟原虫等,可以间歇出现;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的阴性检查更不能据此否定有关疾病;粪便培养发现伤寒杆菌或痢疾杆菌也可见于健康带菌者;X线检查发现的肺部阴影、超声检查发现肝区的异常波形,都须结合病史与体检,才能作出正确结论。

二、良好的医德

    医德是医生的道德素质,它涉及医生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医疗作风。一个医德不好的医生,即使医术再高,也只会给社会带来害处。因此,医德是医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在我国四化建设的当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不可否认,一种反差却客观存在,在物质高度发展的同时,社会正义感和羞耻感却淡化,荣辱观和是非观较混乱,人们的心理健康被忽视,精神上有失落感。社会道德控制机制迟滞低效,道德教育出现萎缩和扭曲。在医务界,同样存在医学发展与医德滑坡的困惑,白衣天使高洁的形象现在的确蒙上了不少阴影。198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未来的21世纪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并为此提出了"学会关心"的宣言。这无疑反映了全球范围现代化进程中人类高度重视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反映了现代人要求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和完善自身道德素质的愿望。江泽民主席己经提出"以德治国",不少医院也相继提出"以德治院",这对我国及其医务界必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极为重视医德,古人有云:"凡为医之道,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已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若不能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其意是指医者医德不高,不明事理,即使医术高,也不能愈病救人。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对医界影响甚大,"精"指医术精,"诚"指医心诚,即医德高。医心诚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敬业乐业
     既取之于社会,又贡献于社会,这是人最基本的双重性。人有向社会索取的权利,又有向社会履行责任的义务,因此,忠于职守,敬业乐业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医生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忍受不了医生的清苦。社会舆论与新闻媒体对医务界高度关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患者和社会对医务界的不信用感增加,医生被患者打伤时有发生,医生这一职业的吸引力在下降,医生的敬业与乐业受到严峻的考验。现在,有的医生并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他们把行医只是看成一个吃饭的饭碗,一有机会就跳槽改行;他们不理解病人的疾苦,多见到几个愁眉苦脸的病人就心烦;工作只图轻松,聊天看报,私人电话不断,却从不问津业务书刊,对专业工作从不去总结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提倡医生的敬业乐业精神。人不可能没有一点理想和精神,选择职业不能全看金钱和待遇,医生是一种特殊、高尚的社会职业,"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如此。"为之付出终生的辛劳,必将造福于社会,自己也将得到快乐与安慰,以及社会的尊重。

    (二)淡泊名利
     完全不计较个人的名和利在当今已鲜为人见,过分追求名和利却又是医德不容,因此,淡泊名利是医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1、名:医生的名声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惭形成的,是他医德与医术的社会评价,这是客观存在的。平日病人评论某某医生口碑的好坏就是名声。遵循良好的医德,努力提高医术,这个医生就会受到病人的欢迎。但是,医生没有必要去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名声,更不应该去追求个人的名声。极少数医生为追求自己的名声过分夸耀自己,到处吹嘘,甚至嫉妒别人超过自己,贬低他人,伤害同事,这是不符合医德的。佛祖释加牟尼曾经问过这一问题:"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无一能回答,佛祖说:"把它放入大海中去。"这个问题揭示了一个既普通又深刻的道理,自我再放大,能力再超群,也只有在病人中、医疗实践中才能表现、发展和印证。现在还有些医生,并不把精力放在精研医术上,而是整天热衷于人济,精心于建造各种关系网络,千方百计谋求一官半职。一个科当然需要一个好科主任,但科主任首先应该是个好医生,有好的医德与医术,又有管理和创新的能力,才能服众,才能带好头。年轻人应该把精力放在充实自身上,首先做一个好医生。我们常常听到患者的苦衷,一是苦于自己的病痛,二是苦于难找到一个好医生。社会呼吁更多的好医生。其实做一个真正的好医生比做一个一般的科主任要难得多,对社会的贡献要实在得多,它需要象虔诚的佛教弟子那样排除杂念,修练到相当的火候,才能逐步达到这个"好"字。社会需要的是不求名利,德高术高的好医生。宋代范仲淹的"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名言,应作为我们医生的座佑铭。

    2、利:我国历代许多名医都是活人无数,清贫一生。他们踏遍天下施仁术,全然不图名和利,给后世树立了楷模。今天,我们医生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比之他们已优越多了,但仍有医生行医不为治病而为谋私利。乘病人之危,索取钱财,医德极其败坏者虽只是极少数,但收取药品、保健品回扣等其他以医谋私者却甚为普遍。多年以来,药品回扣范围之广,数目之大,已经触目惊心,它已成为医药界的痼疾与毒瘤,侵袭着医药人员健康的心灵。它在光天化日之下,又缺乏监控机构的有效监管,为数众多的医药代表肆无忌惮地活跃在大小医院的医生面前,医生们也觉得大家都如此,不要白不要。由此而导致滥用药物、浪费药品、加重病人医药费用负担的严重后果,这股歪风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在商品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活动是应有合理的报酬,但医生出自谋私利的动机所采取的各种行动都是医德不容的。

    (三)诊疗优化原则
    诊疗优化原则是指诊疗方案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果的决策,其主要内容是疗效最好,安全无害,痛苦最小,费用最少。然而,在实际医疗工作中却常常违背这个原则。最近,北京出版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问答》一书提出中国目前医药卫生领域面临的四大问题,其中第一大问题就是医药费用上涨过速,社会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反映由"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到"看病贵",病人叫苦不已。之所以如此,其中原因之一是没有遵循这一原则,也就是说,医药费用高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医生造成的。盲目重复的检查、小病大治、偏爱使用新药贵药、滥用抗生素、为收受药品回扣滥用药物、治疗方法重叠、降低住院标准、降低手术标准、不合理收费等等,医药费用又怎能不升高呢?病人怕得病,更怕就医。大叠的检查单令病人头痛;大包的药物令病人迷惑,那些药是必须用的,那些是可用可不用的,那些是不必用的呢?打一个喷嚏就输液,抗生素一上就是数种。一个普通感冒病花上千元医药费也不见好转这已不是鲜见的了。这些看起来是医术问题,其实还是医德问题。究其原因在两方面,医生的医德医术和医疗机构为生存与发展采取经济刺激措施。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靠医疗行业一系列调控措施,另一方面,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其危害性,自觉预防与抵制。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医疗与服务质量的双优,过多的金钱激励只是一种短暂的经济行为,对医院长远的发展绝无好处。对医生来说,准确掌握检查与用药指征,用较少的费用达到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医生行为的最高准则,是医生忠于职守,向病人、向社会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

    (四)医心仁爱
    儒家道德把"仁"、"爱"作为自己伦理思想的核心,亘古及今,岁月迢迢,对数千年的我国文化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至今仍为我们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医学领域,医心仁爱表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与道德境界。

    要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有病人对医生的信赖。病人常说:"病人对医生不信赖,吃了药也无用。"病人对医生的诊断与用药虽然不一定能评价出好坏,但对医生的医心却最为敏感。他能从医生的表情、言语、动作等方面感受到医生是否在认真诊察他的疾病,从而进一步推断医生的医术、医德及可信赖度。因此,一个医生在病人面前的形象直接关系诊疗效果。这也是医生必须为之努力、长期磨练的重要方面。

    医生在接诊病人时要时时、处处体现其仁爱之心。首先,医生的面部表情要自信、沉着,无论病人如何情绪激动,如何痛苦欲绝,医生都要保持冷静。医生面部表情的突然变化都可给病人造成不祥的预感,特别是对某些精神因素较明显的患者,容易导致其猜疑、恐惧。医生的目光应尽量关注患者,投之以同情、安慰的眼神。医生的言语应该按行业规范,多使用礼仪言词,忌粗暴、忌恶语、忌命令性口吻,对病情及预后的分析,言语上注意技巧性,忌用恐吓、武断之词。诊断过程,医生要多动口,除详细询问病史以外,应有日常生活内容的交谈,应有安慰、鼓励之词,以示医患亲密无间。诊疗过程,医生要多动手,病者的痛处,就有医生的手到,使病人真正感到医生在认真为他诊治疾病。现今的临床,有的医生却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病人刚坐,草草两句,病没讲完,处方己开出;病人久等,医生忙于私事,迟迟不接诊;边看病边与旁人谈笑;边诊脉边看股市行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恶语伤人;疗效不佳时,指责病人这也没注意,那也没做好等等,如此看病,医生仁爱之心又在何处呢?

三、科学的思维

  利学的思维是医生动脑筋,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观点,是医生的重要素质。

    (一) 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是科学家思维的重要内容,是医生必须具备,并不断完善的一种临床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反映医生的诊断能力。在客观条件和知识面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临床思维能力的高企是决定医生诊疗水平的关键因素。临床思维能力强的医生能站在高处,洞察疾病的各种细微方面,作出他人意识不到的诊断,采取比其他医生更高明的治疗措施。

  临床思维是一个综合、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过程,它大致可以分为疾病资料的收集、综合、分析及作出初步诊断,从及确定冶疗方案并在治疗实践中验证诊断等三个步骤。在临床思维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万面。

  1、观与客观:改何高明的医生其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疾病,医生切忌主观,切忌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固步自封。要反复研究病情,动态掌握疾病的各种资料,认真进行临床思维,一切从客观出发,随时把握疾病的本质,才能尽可能避免误诊与误治。

  2、共性与个性:疾病固然有共同的特征和规律,位每个具体的病人却都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临床思维既要重视规律的指导作用,又必须重视每个具体病人病情的个性持征,因为每个病人都是一个单独、独特的个性,疾病的共性寓于临床千差万别的个性表现中。可以说,同一种疾病从来没有表现完全相同的病人。例如同是咳嗽病,却有外感、内伤之别,有风寒、风热。风燥、肝火、痰饮、肺虚之分。同一个风热咳嗽证,不同的病人在咳嗽、咯痰、发热及伴随症状上都各自有千差万别的特点。因此,在研究具体病人时,切不可完全照搬书本理论,机教条主义错误。中医的精髓之一辨证沦治就是既考虑共性,又要根据每个病人的个性特征进行治疗。

  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诸多牙盾的复杂病情中,只有其中主要矛盾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只有针对主要予盾采取的措施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临床上病人在陈述病史时,常把天关重要的症状讲得很多,而主要症状却一带而过,医生必须迅速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准确诊断和治疗。

  4、局部与整体: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统一性与完整性。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共同完成人体统一的机能活功;在病理上又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局部的疾病对全身各部都会产生影响,任何一个全身性疾病在尽部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上必须有人体整体现念,防止片面、孤立的对待临床症状与体征。

  5、动态思维:临床医生的初步诊断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医生思想上的主观性或片面性;或由于客观技术条件所限;或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系统收集与整理资料;或由于疾病复杂,其内在矛盾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等等。同时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最初的诊断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要不断观察病情发展,反复验证,及时修正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应该把初步诊断看成带有假说的性质,把治疗过程看成对疾病认识过程的继续,把治疗看成一种对诊断验证与试探的方法,由此而反复对诊断进行审查与评价,验证与充实,事实上在治疗这程中补充、修正、甚至推翻原诊断的情况是常有的。因此,医生的思维不能停滞、僵化、将认识固定在疾病的某一阶段或诊断与治疗的其一公式上而造成误诊、误治。所以说临床思维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反复欢察、反复思考、反复验证、反复修改的动态思维过程。

(二) 唯物论

  大凡哲学,分为唯物与唯心两大类。唯物论既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当然应该遵循堆物论。因此,唯物观是医生科学思维的基本观点之一。

  1、 收集病史注重原始资料:原始资料既第一手资料,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或望触叩听所得到的病人真实的症状与体征,从反实验室检查的阳性结果。这是医生分析和诊断诊病的原始依据,是不以人们意识而改变的客观存在,唯有这些客观真实的资料,才是科学的、可靠的资料。有的医生并不注重这一点,他以不愿意在寻找疾病的原始依据上下功夫,问病史和体格检查都马马虎虎、草索从事;病历中病人的主要症状、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的重要阳性体征或阴性体征常常遗漏;或写出的病史与体检资料不真实,不能反映真正的病情等等,这又怎能准确诊断疾病呢?

  2、 诊断疾病忌主观武断:诊断的过程是根据疾病的原始资料,认真进行临床思维的过程,决不能完主观意测,或凭其片面的经验,或凭病人不全面的病史作出结论。有的医生诊断疾病过于武断病人说发热,他就与上诊断为感冒,一大堆感冒药工就开出了。病人是寒是热,是虚是实,在表在里,全不去分辨。也的中医过分夸大脉诊的作用,病人一来,不问病史,不观颜察色,不四诊参,单凭诊脉就作诊断。这都容易误诊,危害病人。

  3、判断疗效客观、实事求是:通过治疗后病情有何变化,是好转还是恶化,好转到什么程度,是哪些或哪种药物所导致,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等都应有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结论。疗效的判定应有科学的、众所公认的疗效评定标准。不切实际,夸大疗效对医疗工作及总结提高都无好处。有的医生过分夸大自己的疗效,只要是吃过他的药,病情有所减轻,都说是他始好的,对癌症及危重患者的疗效也随意结论。有的病人病程较长,经历数个医生的诊治才得以逐渐好转,有的医生却把功劳全部归于自己,抹杀前面医生的治疗作用,这都不符合唯物论。

  4、识别伪善,捍卫唯物论:医务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非常激烈,骗人、害人的游医、巫医大有人在。法轮功有病不看病、不吃药的歪理邪说竟能蒙骗亿万民众;一个全不懂医、不学无术的胡万林,竟能诱引成千上百的病人跨省向他求医;街头巷尾什么包治、根治、乙肝大三阳包转阴等等骗人的广告屡见不鲜;电台新闻媒体夸大疗效的医药广告也常有出现。面对医学邻域形形色色的唯心骗术,旗帜鲜明地捍卫唯物论,反对与抵制唯心论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预防观(治未病)

  今天,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的概念也不单纯是没有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移和健康概念的更新,医生的职责也必然发生变化,治疗疾病已不是医生的唯一职责了,同时至力于预防及心理咨询等已是医生别无旁载的义务。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早在二仟多年以前,我国的医家就提出了"上工不治未病"的观点,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更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当前,心脏病已替代了昔日令人谈虎色变的癌肿,成为危及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第一号杀手。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人类因病而死亡的人数竟有54%是死于心脏病。目前,心脏病不但得不到遏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升高,发病的年龄也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其实,心脏病是可以预防的。绝大多数心脏病是一个长期、漫性的过程,其发病与心脏的老化密切相关。心脏的老化实际上自儿童时期就已逐渐开始,到中年时期则明显发展,等到老年后症状已趋严重时才引起重视则为时已晚。如果人人都懂得心脏病的预防,都自觉地从表少年开始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预防心脏病,多数心脏病是可以不发病或推迟发病的,今天的医生应该有"治未病"的观念,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病的观念,要把疾病的预防作为医生大脑思维和临床工作的得要内容之一,致力于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普及预防知识,让民众懂得如何不发病(一级预防),得了病如何不加重、不复发(二级预防),这是时代付与医生在思维素质上的要求。

(四)、创新观

  创新观是医学科学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医学科学才能永无休止地发展。因此,创新是医生思维素质的要求。

重大的创新成果并非人人都能取得,但创新观念是每个医生都应有的。今天的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医生的知识不能停留在学生时代,医生应及时掌握信息,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注意知识的更新,积极进行临床探索。现在在医学创新和探索上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内函,以科研为例,科研工作需要足够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轻权位与淡名利的品德,由此而得出的成果自然会得到社会的公认和众人的敬仰。但现今不少人搞科研是为了个晋升称或提高自己的名利;不少的科研课题在低水平重复,浪费国家的钱财;有的科研者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事实,弄虚作假,伪造资料数据,假报科研成果,甚至剽窃抄袭别人的东西;有的为争发明权抢先发表自己尚不成熟的论文;有的为争署名的先后闹得不可开交,有的把科研成果与资料视为个人谋取功利的私有财产,封锁保密,唯恐他人超过自己,如些等等,败坏了"科研" 之神圣的名词,危害社会,危害社会,危害科学,这都不是医生应有的创新素质。

 

[2007-02-07][关闭]

2008 Copyright www.skhosp.cn All right reserved (C)
地址:深圳市蛇口工业区七路26号 总机:0755-21606999 急救电话:0755-26863563 传真:0755-26681749 门诊投诉电话:21606999转3018、3162
, 总访问:1372178人次
策划建设: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